就在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波兰、芬兰等国,以及美日澳等同一个军事集团或同一个阵营下的国家,倾尽全力支持乌克兰一国的时候,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却因为一张小小的汽车牌照,正逐步酝酿着一场新的战争!证明了古人所说,“玩火者必;害人如害己”这句谚语!

在历史上,国家间因为王储被刺杀而打仗,或为推翻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而复仇,哪怕是为了埃及艳后打上一二百年的战争,还算情有可原。如今在北约强势东扩,欧盟大力构建“欧洲一体化”的前提下,竟然只是为了将汽车牌照的开头字母“KM”更改为“RKS”,就大动干戈,要付出万千生命,几千亿的经济损失,甚至让整个欧洲亲临战争的边缘;恐怕也只有无视科索沃当局的“愣头青”能干得出来!

事情的起因,是科当局上月决定用科索沃的车牌,取代其北部12万塞族聚集区中,由塞尔维亚当局颁发的旧车牌。但是这一决定很快招致一名叫扬·潘季奇的塞族警察的不满,并以辞职相抗议。而科当局却全然不顾及巴尔干地区的整体形势,竟然以潘季奇是“”及“伙同犯罪团伙成员袭击科索沃警察”为由将其逮捕。当地时间12月9日,又有300名未被承认的科索沃士兵进入科索沃与梅托希亚以北的塞族人所在地区,并封锁了米特罗维察。而且,科“总理”阿尔宾·库尔蒂还高呼:占领科索沃以北并夺回梅托希亚的最后阶段来了!科索沃现任“总统”奥斯曼尼更是扬言称:科索沃会在今年以“国家身份”提交加入欧盟的申请。

这番过激行为和言论,导致12月10日,科索沃地区的塞族人反封锁了北部主要道路,警方与塞族民众还发生了零星交火。鉴于当前逐步恶化的地区局势,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则根据《布鲁塞尔协议》,向北约提出了在科索沃北部地区部署军队和警察的请求。此前,武契奇也曾就欧美国家在俄乌战争、塞尔维亚与科索沃问题上所执行的双重标准,不止一次的指出:美国和西方口口声声支持乌克兰主权与领土完整,为什么到了科索沃问题上,就成了另外一副面孔?他们将塞尔维亚的主权与领土完整置于何地?

科索沃(Kosovo),在塞尔维亚语中被称为“黑鸟的土地”,面积不足1.1万平方公里,与黑山、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等国相邻。科索沃早在12世纪,就是塞尔维亚王国的一部分;其民族传承,可视为被奥斯曼土耳其化的阿尔巴尼亚人后裔。科索沃作为塞尔维亚历史上的一部分,曾与塞国一起,成为前南斯拉夫和南联盟的一部分。

从地理因素、国家战略、历史和专家学者的角度讲,如果说现在的土耳其和一战后灭亡的奥匈帝国,是欧洲大陆的守门人的话。那么,身处欧洲东南部,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的巴尔干半岛。在地缘战略学家斯皮克曼看来,刚好符合他口中,“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也就控制了世界的命运”这一概念。不管是“希腊北上”“罗马东扩”“斯拉夫南下”还是“奥斯曼西进”,巴尔干半岛均是欧洲和域外势力绕不过去的驻脚点!皆因如此,这里在文化背景、族群构成上,早已经重叠挤压堆积,矛盾重重,如今又置于美国全球战略中积重难返。

巴尔干半岛上的各国,在经历二战后短暂的和平与统一后,铁托的去世和1991年的东欧剧变,先后造成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现北马其顿)、波黑独立。1992年,南斯拉夫实际上已名存实亡;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黑山虽然组成了南联盟,怎奈势小力哀。伴随着美国在布什时代,逞海湾战争胜利之威,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构想下,本就处于东西方斗争最前沿的巴尔干,再次沦为域外势力染指欧洲、左右欧洲的绝佳工具。最为可悲的是,欧洲主要国家在苏联解体后,故作聪明,企图通过让巴尔干地区碎片化,来消除对欧洲内部的长远威胁。这就造成目前只相当于一国法国大小的巴尔干半岛,有近11个国家存在,还有一部分土地属于意大利……

毫无历史依据,资历和实力及其单薄的科索沃,在1988年,曾不顾苏俄的反对宣布独立。后来又假借权利真空、历史事件、大国博弈,酝酿制造最终能从塞尔维亚分裂出去的办法。闹得凶肯认爹,最终在1999年3月24日-1999年6月10日,导致了科索沃战争的爆发!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对塞尔维亚持续近78天的轰炸,造成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油库和30%的广播电视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共达2000亿美元,彻底让隶属国失去了维护国家统一的能力。以美国、北约承认塞尔维亚主权基本完整为前提,在战后签署了《布鲁塞尔协议》,导致科索沃从事实和法理层面获得高度自治。

作为欧洲火药桶中的火药桶,科索沃当局对自身价值的定位,对如何达到、什么时候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认识还是“十分清醒”的。俄乌战争胶着,俄罗斯已无暇像支援叙利亚那样,在此时顾及塞尔维亚的时候。科索沃通过制造事端,与塞尔维亚产生摩擦,将自己的政治诉求建立在美国全球霸权的基础上,甘当美国地缘政治的马前卒。做得好,可假借敲打塞尔维亚,实际削弱俄罗斯在该区域的影响力;来赢得独立认可,获得加入欧盟的机会。做得不好,可以以一个受害者的形象示人,得到像1999年那样的武力支持!

放眼整个巴尔干半岛,在美国多年经营下,被科索沃再次逼到墙角的塞尔维亚,近邻早已倒向美西方阵营;没有朋友、只有敌人。这也是科当局敢为所欲为的底气。可是时局和掺合大国之间的博弈,总是难免受到剑气所伤。俄罗斯虽然不愿意失去染指对巴尔干半岛的权力,此时此刻,却又希望在欧洲爆发另一场战争。来分散欧洲的注意力,减轻自己的在俄乌方面的压力……

所以,此时的俄罗斯虽然害怕失去,也希望发生一些新事情;就如同当年伊拉克向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企图引爆中东危机那样。对于美国人来说,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今年的俄乌战争,使其加强了对北约乃至欧盟的控制,而美国又可以通过区域不稳定来削弱欧盟潜力,使欧洲国家选择依赖美国的思潮;还能通过大量武器弹药的输出,获得经济利益;促使产业和资本回流美国,可谓吃尽战争红利。况且,打好打坏,都是在欧洲的家门口,自己的损失近乎于零;就算不是好事,也坏不到哪去!

站在我国的角度讲,1999年5月7日,美国B-2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沉痛记忆,更需一个报仇雪恨的时机。我国虽然热爱和平,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力量。可是别人非要蓄意挑事喊打,也正是我国今年夏,让运-20直飞塞尔维亚,送去“红旗”-22防空导弹的根本原因!

如此看来,科索沃在此时此刻主动叫嚣战争,眼界和战略眼光还是浅了——最为悲剧的是欧洲相关国家,那些自命不凡、自作聪明,也曾给他国带来白年战祸的欧洲人——又该如何驱散这缭绕不去的战争呢?

By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